尊敬的张迈曾书记、纪军主任、李应红院士、何满潮院士,全体专家和青年朋友们:
早上好!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交大,参加多相流与新能源青年学者论坛。本次青年论坛是年轻人的主场,我作为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和多相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动力工程多相流实验室主任,谨代表学会、代表多相流实验室,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多相流与新能源学科的支持、帮助、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要感谢基金委持续以来对我们青年学者成长发展的支持,对中国科技事业,尤其是多相流、工程热物理与新能源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
今天在会场前排座的樊建人教授就是我们工程热物与云能源利用多相流学科的第一个杰青,一致作为我们多相流专业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带领青年学者长期在工程热物理学科工作,支持学会的建设和推动学科发展。当然,当前最年轻的杰青也基本出自于多相流专业委员会,比如在座的钟文琪教授。所以我们多相流专业委员会一直以来,应该说是工程热物理学科青年人朝气蓬勃和充满战斗力的体现。刚才纪军主任又介绍我们的基金委相关资助项目,包括人才项目、团队的项目、创新群体的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也基本上是多相流专业委员会集体共同努力拿下来的。所以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样一个青年学者论坛,我个人觉得是应该的,因为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论坛会议已经开了好几年了,但是多相流独立开会,今年是第一年。我也多次给纪主任反映:“我对于多相流分委会在青年学者的成长方面滞后于其他分会,我感到惭愧,这是我们所不满意的。”真的在多相流学科申报的杰青,全国有几个?我们很惭愧。但今天,高朋满座,你们之中应该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年轻学者,应该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唱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这么多年来多年大家也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什么我们的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人才成长的速度都有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我在这里想多讲两句,我们应该要摒弃自己心中的一些世俗的迷雾,让真正的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让我们心中的太阳能放出真正的光芒,我们要净化自己的心灵,选择真正属于科学和创新的初衷,砥砺前行。现在,党和政府都宣传、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为国家的发展担当责任,那么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去努力服务社会,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站在多相流与新能源青年论坛的会上,这是第一次独立开的多相流青年论坛,我当然想给大家提到中国多相流学科的创始人、奠基人陈学俊先生,讲一讲他是如何做科研的。我们回顾陈先生从抗战时期投身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和工程教育事业,一直到去年99岁高龄去世,“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直至自己最后一点心力。那么在他的一生中,为什么能始终这样做?我作为他的学生,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名利的淡薄,对各种世俗诱惑的淡薄和摈弃,拥有远见卓识,做国家和人民最需要工作。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包括我已经不是青年的,是不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是应该反思的。再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远见卓识,为什么我们站不到更高的高度,去做具有影响世纪的贡献和研究成果。
今天,终于在这里看到了第一次独立召开的多相流青年学者论坛,我尽管感到惭愧和不满,但是我依然还是非常高兴,寄厚望于你们。我们西安交通大学最近一直在张迈曾书记的倡议下,在全校范围内乃至在全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学习发扬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十六个字,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交大人,新时代多相流人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年拿到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工程热物理学科特别是多相流学科提供的一个任人畅游的海洋和无限展示的舞台,它不是仅仅为我们申报项目的十个人立项的,而是为整个领域设立的一个完全寄厚望于大家的原创研究、引领世界发展的一种基础项目,我们在座的各位,乃至于全球的从事相关领域特别是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领域的学者们,我们都是敞开大门欢迎大家的,希望大家能以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这个舞台上唱出中国的最强音,唱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科技的强音。提到这里,我就特别想给大家分享关于对我们共和国的创立人——毛泽东同志的感怀。1974年主席81岁身患重病时,写了一首《诉衷情:赠人》,“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份心态,这份惆怅,这份为国家和民族,为百姓深深忧郁的一种情怀和使命,是我们当代人作为共和国的建设者和事业的继承者应该深深领会的,并激发出我们的责任心,持续去为中华崛起而斗争,所以在这里借着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分享这么一种精神。
长期以来,在工程热物理学科,多相流学科是被主流学科所排斥的,边缘化的,从提出这个概念,到这个分委会的成立,乃至于今天我们有这样的论坛。我们在座的包括樊老师等我们这一代人,是跟着陈学俊先生一路坎坷走过来的,我们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年会,多的时候的七八百人,少的时候也有四五百人。这说明了中国多相流科学事业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即便是边缘化,长期作为舞台的边缘的力量,但我们依然还需要有,也必须要有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的勃勃雄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毛泽东同志长期被边缘化,后来靠自己的真知灼见,靠对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走到了舞台中央的一个路程,也是靠这种努力,使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坎坷历程。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说,为了我们的科学事业、为了中国的明天,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要齐心协共同努力,真正做出自己特色的、引领世界的科学与技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