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我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召开。金红光院士、魏炳波院士、陈勇院士、郭烈锦院士、李应红院士、宣益民院士、赵天寿院士、欧阳晓平院士、黄佐华教授、严建华教授、姜胜耀教授、姚向东教授、严俊杰教授、郭照立教授、苏光辉教授等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兰新哲、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秦天红、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陕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副处长苗长贵、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等特邀参加会议,实验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和部分研究生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首先,张迈曾书记欢迎和感谢本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在百忙之际莅临西安交通大学指导工作。张书记认为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能源学科是基础科学的“母源学科”,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新时代蓬勃发展之际,聚焦能源学科,加大能源学科的基础投入和政策支持,有利于全面促进基础学科充分发展、拓宽边界、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和宣传能源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积极发挥能动性,发展原创技术,不断延伸拓展能源学科建设。张书记殷切希望各位委员对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专家智慧,积极促进能源学科发展,并希望各位委员帮忙把脉西安交通大学“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提出真知灼见,促进基础学科交叉融合。最后张书记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把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好、服务好。

张迈曾书记致辞
接着,陕西省科技厅兰新哲副厅长致辞。他指出在历届学术委员会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陈学俊院士带领创建、郭烈锦院士领导发展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显著、连续评优,引领我国能源动力学科发展,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系列原创技术充分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并支撑能源行业发展,尤其对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兰新哲副厅长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要科技平台,陕西省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建设,始终在不断探索、布局优化,增加对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并统筹资源建设国家实验室。希望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国家基金委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积极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整合陕西省优势科技资源创建陕西秦岭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他最后殷切希望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为实验室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表示陕西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
兰新哲厅副厅长致辞
随后,会议举行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代表学校宣读了新一届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实验室新一届即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由15人组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湘潭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欧阳晓平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黄佐华教授、浙江大学严建华教授、清华大学姜胜耀教授、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姚向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严俊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郭照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苏光辉教授等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为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颁发聘书。

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红光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魏炳波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勇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烈锦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宣益民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赵天寿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欧阳晓平院士 学术委员会委员黄佐华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严建华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姜胜耀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姚向东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严俊杰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郭照立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光辉教授
张迈曾书记为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之后,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红光院士主持会议。实验室副主任沈少华教授汇报实验室2019年度工作报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实验室2019年度各个研究方向的主要工作进展。实验室敬登伟教授、巫英伟教授、吕友军教授先后作了《光热场耦合悬浮颗粒体系动力学研究》、《事故容错燃料堆内行为特性评价分析》、《太阳能聚焦供热与生物质超临界水相热化学还原耦合制氢》等学术报告,汇报了实验室光催化制氢、先进核动力系统安全分析、太阳能和生物质热化学制氢等最新研究进展等。

沈少华教授 敬登伟教授

巫英伟教授 吕友军教授
随后,在金红光院士主持下,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实验室工作报告和学术报告进行了审议和点评。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学科聚焦引领,学术方向凝练,组织结构设置,研究队伍建设,科研经费争取,国际合作交流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绩。一致认为实验室在基础研究积累、学科交叉融合、原创成果产出、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独具特色,是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旗帜和标杆,研究内容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紧扣能源科学前沿,为解决国家、行业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工作,代表中国在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建议实验室继续增强原始创新、研发核心技术、突破能源领域瓶颈,引领国际学术前沿,打造核心优势,争创世界一流,进一步推动能源学科发展。加强学科交叉,拓展核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污染、军民融合、国防科技等高新领域多相流科学问题研究。开展能源领域高精尖端先进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研究,打破国外垄断。围绕国家创新驱动,“顶天立地”,根据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加强能源科学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提升国家工程能力、技术能力、科学能力以及设备能力,打通产学研通道,落地水蒸煤、太阳能生物质制氢等基础核心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最后各位委员一致希望实验室抓住连续评优契机、凝聚优势力量,立足陕西建设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

金红光院士 魏炳波院士

陈勇院士 李应红院士
宣益民院士 赵天寿院士

欧阳晓平院士 黄佐华教授

严建华教授 姜胜耀教授

姚向东教授 严俊杰教授

郭照立教授 苏光辉教授

郭烈锦院士
最后,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衷心感谢各位委员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实验室将会在学术委员会的带领下,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在国家重大需求和能源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