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南方都市报】整版追忆陈学俊院士:献身西北教育科研六十年

2017年07月09日 16:22  点击:[]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陈学俊病逝,享年99岁———

献身西北教育科研六十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这是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学俊唱了一辈子的歌曲,每个周末,他都会在家里,或到学校对面兴庆公园的民间歌唱团唱上一嗓子。《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源于东北抗日联军那段不屈不挠的抗战生活,这种精神激励着陈学俊在西北地区坚守教学、科研一辈子。

       2017年7月4日凌晨2点26分,99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学俊在西安病逝,他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动力科学家,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他是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

       1957年,陈学俊夫妇带着四个孩子,在注销上海户口、房子送给上海市房管局后,随交通大学教师西迁专列到达西安,伴随着西安交通大学建校、成长发展,他在西安交大教书育人、做科研长达六十年。

28岁成为交通大学教授

       在2017年7月8日陈学俊的追悼会上,陈学俊的大儿子陈士林向众人说,“父亲是个爱国爱党的知识分子,爱国是发自内心的,教书育人、搞科研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给了我们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永远怀念他。”

       陈学俊晚年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个周一、周五的上午都会到实验室、办公室转转。陈士林告诉南都记者,在去世的四天前,父亲陈学俊还到办公室坐了坐看了看。

       陈学俊是安徽滁县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3月5日,他出生在一个生活并不宽裕的家庭,不过家人非常支持孩子们上学,他五岁就开始读书。

       年少时候的陈学俊,志向就是“工程救国”,励志考取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不过,那时的交通大学异常难考,1935年他16岁高中毕业,考进了南京的中央大学机械动力系。很快,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央大学迁往重庆沙坪坝。

       青年时期的陈学俊非常喜欢音乐,在重庆学习期间,他加入了嘉陵江歌咏团,在课余时间学习了许多抗战歌曲。彼时,中央大学电机系的袁旦庆担任嘉陵江歌咏团的领唱。于是,两人就相识相爱了。

       1943年4月18日,年仅24岁的陈学俊与袁旦庆在重庆沙坪坝青年馆举行了婚礼,两人还在小提琴和钢琴的伴奏声中合唱歌曲。婚礼之上,一位宾客作对联“元旦元宵同庆佳节 电机机械共志工程”引得袁旦庆的舅妈、著名女作家冰心连连称赞。

       陈学俊193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从事制造工业锅炉方面的工作,并在1941年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上,宣读了我国锅炉制造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在妻子袁旦庆的支持下,1944年8月,陈学俊被中央工业试验所送往美国最大的制造锅炉的燃烧工程公司实习考察。陈士林对南都记者说,那时的袁旦庆已经有孕在身。

       在与美国工程师工作的日子里,他参加了电站锅炉的试验研究、制造和安装,甚至工厂发电、运营,并参与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单台容量机组锅炉的安装和调试。1945年,他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在1947年通过题为《蒸气动力用煤的燃烧》的论文答辩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其时,他才第一次见到三岁的儿子陈士林。

       回国之后,陈学俊被委以中央工业试验所热工研究室主任职务,并在当年被聘为交通大学教授,那一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热能工程刊物《热工专刊》,那一年,他28岁。

       1948年开始,他着手编著我国动力工程的成套书籍,陆续出版了《燃气轮机》《实用汽轮机学》《蒸汽动力厂》《锅炉学》《锅炉整体》《锅内过程》等10部专著及材料,其中,1949年出版的《燃气轮机》,不仅是国内第一本燃气轮机专著,而且在当时国际上也是很少见的。

       1952年,陈学俊率领筹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锅炉专业。随后,他还主持解决了上海南市电厂次高压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参加了国产第一台12.5万千瓦及30万千瓦直流锅炉的试验运行。

把房子交公后举家西迁

       1956年,拉载交通大学师生的专列自上海驶向西安。这一年,陈士林正在念初中。

       陈士林对南都记者说,为响应周总理提出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交通大学主体从上海迁往西安,只有船舶专业等少数学科留在了上海。那一年,正是交通大学建校六十周年。

       陈士林告诉南都记者,因考虑到有些教授年岁已大,基于一些教职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原因,当时规定,在西安呆一些年,有返回上海工作的机会。而年轻的教授陈学俊,则是把位于上海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无偿送给了上海市房管处,不为自己留后路,带着四个孩子随校西迁。

       作为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陈学俊就开始了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研究。他在国内首先倡导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为配合电厂向高压大容量发展,主持了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机组初始参数选择的研究,并开始筹建高压试验台。

       1960年,时任动力系主任返回上海工作,陈学俊接任了系主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动力系成为当时国家高教系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系。70年代末,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90年代初,他又创立了国内当时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士林对南都记者称,他的父亲陈学俊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事务都是由他的母亲袁旦庆料理。

       陈学俊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了很多专著和教材,比如《两相流与传热———原理与应用》《两相流与传热(英文版)一、二卷》等等。中学阶段的陈学俊,在父亲的要求下,为父亲抄了许多书稿,这也构成了中学时期陈士林最深刻的记忆。

       “文革”期间,陈学俊受到波及,家中的四个孩子也受到影响,陈士林告诉南都记者,他被分到了延安发电厂,十年之后,他被调到了南京的电厂。

       事实上,“文革”期间陈学俊没有被耽误太久,就恢复了教学、科研工作,他的努力,使他成为了我国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也是国际上这门学科的权威学者之一。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

       在他70年的教学生涯中,陈学俊一贯重视品德教育,他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培养了大批热能动力及锅炉专业人才,其中,多名学生后来也相继当选了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每周日到公园听歌唱歌

       晚年的陈学俊一直关注学生教育培养工作,1996年,他将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0万元奖金,分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他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在交通大学2016年的120周年校庆期间,他再向学校捐款20万元,奖励新一代学子。

       2016年是交通大学西迁60周年,也是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这一年的4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校庆典礼。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严珍负责院士接待工作,恰好她被安排接待照顾本校德高望重的陈学俊院士。

       严珍对南都记者说,让她感动的是,校长致辞之后,全场起立奏国歌,当时98岁高龄的陈学俊也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唱完国歌之后,又自己慢慢地坐下。在主席台上,他一直坚持到上午11点多活动结束。

       严珍告诉南都记者,陈学俊有每周日到学校对面兴庆公园唱歌的习惯。两天之后的星期日,她又陪同陈学俊到兴庆公园听歌唱歌。

       这是一个樱花、郁金香盛开的季节,严珍还在公园门口买了五朵郁金香,在陈学俊唱歌的时候,她把鲜花献给了陈学俊,他声音洪亮地唱完自己最喜爱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后,不少围观的游客上前和他合影留念。

       2017年7月4日凌晨两点多,陈学俊心脏停止跳动,离开了生活、工作了六十年的古都西安。

注:本文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7年7月9日AA14版。


上一条:陈学俊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表示悼念   下一条:【陕西日报】学界旗帜 后辈楷模——追忆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陈学俊院士

关闭

版权所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