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科技日报】推动低碳转型 共创绿色未来——博鳌亚洲论坛热议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2025年03月27日 08:59  点击:[]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加快构建安全、系统、高效、智能新型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与会嘉宾就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五端”发力 突破绿氢产业发展瓶颈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正式纳入能源体系,标志着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然而,当前生产成本高、储运效率低等问题,仍制约着绿氢的规模化应用。如何回答时代发展给能源体系带来的新命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投资承包商之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主动做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贡献者、推动者、引领者,深入探索构建安全、系统、高效、智能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路径和系统方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说。

 

       宋海良提出,应从“五端”发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供给端推动多元绿色供给,在消费端促进多元绿色替代,在布局端引导空间格局优化,在技术端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在机制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新型能源体系转型的核心在于氢能技术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表示,我国氢能产业链在“制储输用”全环节面临多重挑战,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突破成本瓶颈,同时依托政策协同加速产业落地。

 

       郭烈锦建议,推动“风光储氢”多能耦合,整合光电、光热、光化学效应,将太阳能利用效率提高到30%—50%,甚至以上。以“制氢—用氢”就地耦合模式解决储运难题,减少长距离运输损耗,并加强对固态储氢、海水制氢等前沿技术的攻关,同时,政策协同需同步发力。

 

融合创新 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

 

       在谈及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发展理念时,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卫平强调,中车坚持“竞争不内卷”产业发展原则,提出以“双赛道双集群”模式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

 

       余卫平透露,中国新能源协会正牵头制定产业规范,杜绝同质化竞争。此外,作为行业龙头,中国中车集团已形成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双主业”协同发展格局,2024年新能源领域订单突破千亿元,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在于融合创新。”他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绿氢项目已建成100余个,绿氢产能达10.9万吨/年,较2023年底实现翻倍,氢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不断提升。

 

       作为制氢装备行业龙头企业,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明确“全产业链技术+场景”战略,目前正为中石油、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提供成套装备,适配规模化应用需求。该公司首席技术官、集团总裁余智勇表示,企业将聚焦装备材料、核心部件研发及多场景技术落地,进一步提升设备可调范围与响应速度。

 

       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国家间的合作至关重要。在绿色转型上,挪威和中国的紧密合作已达30多年,希望双方继续围绕碳排放交易、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航运碳中和、绿氢绿氨等领域深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项目建设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日报海南博鳌3月26日电)


上一条:【南方都市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新能源转化体系应设计为既产电又产氢   下一条: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

关闭

版权所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