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导航学术 智汇未来】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与钱学森书院能动钱2301班大二本科生座谈

2025年03月07日 09:04  点击:[]

       3月5日下午,钱学森书院能动钱2301班本科生集体在实验室一楼多相流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院士面对面交流座谈会。特别邀请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出席座谈会,交流解答专业问题、分享个人研究经验,帮助本科生答疑解惑并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规划。座谈会由能动钱2301班团支书赵世瑞主持。

 

 

       首先,主持人赵世瑞同学详细介绍了郭院士,并汇报了能动钱2301班的基本情况。郭院士亲切和蔼地和各位同学打成一片,座谈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同学们积极活跃、朝气蓬勃、充满渴望,在座谈中勇于发言、积极思考、认真聆听。

 

 

       座谈会上,各位同学分别就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赋能能源动力科学研究,能源动力学科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学科交叉在能源动力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流体力学研究应用前景,我国新能源发展趋势、技术瓶颈与政策支持,绿色制氢和氢电转换等多方面的专业问题向郭院士交流请教,同时还就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困难、跨专业就业、开展团队合作条件、优秀的研究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学习中的自律性和专注度、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平衡、科研论文发表等学习科研和未来规划的疑惑和迷茫等与郭院士深刻交流。

 

       郭院士耐心细致的倾听每一位同学的提问,并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他不仅从理论层面剖析问题,还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和行业前沿动态,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郭院士认为人工智能在极端环境具有很好的优势,希望大家打破思维定式,勇于变革创新,在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未来能源体系构建中用好人工智能,并且能源科学要为人工智能做好能源保障,建议同学们要有长远格局,用变化的思维看待人工智能,坦然面对,不要恐惧。同时他从社会发展过程的能源利用需求的社会分工和工业体系层面详细论述了能源动力专业设置,并结合能源开采、转化和利用的全过程(主要结合锅炉、汽轮机械、终端设备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详细阐述了多相流科学技术基本问题,以及团队各个研究方向布局。认为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将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有机交叉,融合创新。他表示传统计算流体力学是从自然现象或工程问题中提炼出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描述进而求解验证,而当前人工智能环境下是利用大数据训练大模型,进而计算出有用的模式和现象支持应用,建议同学们积极适应科学范式的转变,拓展计算流体力学应用。郭院士认为发展新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分享了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绿色氢电战略布局,并论述了未来能源体系中氢的重要性及氢电互补互换的新型能源体系,讨论的氢的制储加注和的氢的安全性问题,鼓励同学们正确认识和宣传氢能,并投身于氢能事业。

 

      同时,郭院士希望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领域,要开阔视野,能及时找到兴趣点和切入点,发挥自己的擅长和喜好,在学习和研究中不要疲于应对,要积极主动响应,合理分配时间,积极调整状态,提效效率;做好基础知识储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弥补缺少的专业知识;尊重他人、相互团结、发挥优势,凝聚合力。作为优秀的研究生要有专注做好每一件事的毅力、敢于迎难而上肯硬骨头的勇气、和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品质,要在工作和研究的道路上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绕路不退缩,积极主动的响应和回应,善于从工程实践和生产实际中真正研究和解决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鼓励同学们将来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研究,例如:做工程研究就要能落地,要实现低成本、高性价比、高效率;做基础科学研究,就要发展新理论、揭示新机理、发现新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或者工业界没人看到过;做技术研究,发明新的技术未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应用的前景等。

 

 

       整场座谈会既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一次深刻思想的碰撞,同学们受益匪浅,现场掌声不断。最后,郭烈锦院士亲切地与同学们签名、合影留念并深情寄语,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将个人的选择融于国家发展之洪流,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条: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黄佐华教授团队参与的全球首套兆瓦级工业炉零碳纯氨燃烧器试验成功   下一条:卢建军一行访问江西 推进省校合作交流

关闭

版权所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