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樱待放,万物清明;草木萌发,追思绵长。3月31日,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师生赴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深切缅怀追思实验室创始人、我国著名的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先生,举行清明节缅怀陈学俊、袁旦庆先生夫妇扫墓献花仪式。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陈学俊先生家属代表,陈学俊袁旦庆奖学金获得者代表,新入职教师代表,以及实验室师生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缅怀仪式。

活动伊始,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为陈学俊袁旦庆夫妇献上花篮,并带领师生细心清除二老墓地杂草,精心擦拭二老墓碑灰尘,悉心浇灌周围苍松翠柏。实验室师生们怀着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对二老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缅怀,墓碑上二老的面容在明媚的阳光里格外慈祥、和蔼。
慎终追远:仪式中的敬意与传承

之后,在郭烈锦院士和亲属带领下,大家一起深切缅怀陈学俊袁旦庆夫妇,敬献鲜花,无限追思,脱帽行礼,鞠躬致意。大家回顾了陈先生为祖国科技事业奉献的一生。陈先生是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两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陈先生矢志工程救国、工程建国、工程兴国,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先后创办了国内第一个锅炉制造专业,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超临界高压试验台,建成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造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流学科辉煌,是交通大学西迁重要带头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用自己的一生,为能源动力工程科学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继往开来:以科技自立自强续写新篇

最后,实验室程泽宁代表实验室致辞。他表示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郭院士师承陈先生工程救国的伟大精神,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带领实验室于2023成功重组为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旨在建立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绿色氢电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助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国抢占绿色氢电能源战略制高点与竞争新高地构筑先发先成优势。并报告了全重实验室2024年的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2025年的工作计划。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科技薪火,代代相传

陈先生的精神如黄土地上的苍松,扎根西部、坚韧不拔,激励着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攀高峰。正如他生前所言:“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要为人类福祉不懈努力。”黄土无言,精神永驻;高山仰止,风范长存。我们将继承陈先生的遗志,传承先生科学家精神,发扬先生开创的科技事业。牢牢扎根西部大地,坚持四个面向,砥砺科技创新,培养高端人才,励志能源强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代的崭新能源科技业绩。“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求进取。……”陈学生著作的《工程师之歌》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工程技术科研人志存高远、工程报国。
实验室郭烈锦院士,白博峰教授、陈斌教授、李会雄教授、孙成珍教授、徐强教授、陈庆云教授,赵秋阳副教授、刘亚副研究员、关祥久副研究员、赵昆鹏副教授,程泽宁、王晔春、邹琳、王峰老师,新晋青年教师路利波、刘石,博士生代表于海洋、戴安娜及陈学俊先生家属等20余人参加本次缅怀陈学俊先生扫墓献花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