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黄忠德主持。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院欧阳晓平教授,浙江大学严建华教授,清华大学姜胜耀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黄佐华教授、苏光辉教授、严俊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郭照立教授,中山大学姚向东教授等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特邀专家有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陈小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俞大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陈云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杨春和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张平祥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吕剑研究员,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瑞典皇家工学院严晋跃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徐春保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张志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和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厚教授,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尧命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唐大伟教授,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廖春发教授。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丽,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杨国荣,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刘思远,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凌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科信局局长易静华,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韩开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吴华丽,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楼文晓等出席会议。实验室合作企业代表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河钢集团宣钢公司总经理刘锦、设备能源部党委书记王宏军、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杜永刚、智维公司副总经理于东海,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社明、研发中心经理王瑜等受邀出席会议。实验室教师、研究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
张立群校长代表学校对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位院士、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他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是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围绕多相流科学技术和能源动力等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整合国内外优势力量持续开展创新研究,始终站在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线阵地。希望重组以后的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双碳”目标、能源供给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巨量CO2减排和足量的廉价绿氢供给等重大科学难题,突破能源有序转化等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立足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绿氢绿电的生产,氢能安全经济储输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构建绿色氢电多能融合功能系统的应用体系,支撑绿氢绿电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现代能源体系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张立群校长希望学术委员会专家能够长期指导支持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工作,在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希望重点实验室师生弘扬西迁精神,继续坚持核心科技创新,推动实验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马丽副厅长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宁夏高等研究院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西安交通大学长期以来对宁夏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她认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郭烈锦院士带领下,实验室在能源、化工、环境等领域产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特别是重组后的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构建绿色氢电全产业链条的新技术体系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她表示,宁夏将依托直接建在产业链上的“宁夏高等研究院”与实验室开展联合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重大科研任务攻关,推动创新成果在宁夏转化应用。以参与建设宁夏高等研究院为重点,支持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宁夏头部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联合培养项目制工程硕博士研究生。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协议,用“一院两飞地”模式共建西安交大基础与产业联合研究院。在共建西安交大宁夏宝廷新能源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基础上,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煤加氢五年行动计划》进行新能源有机废弃物的清洁利用及再生能源高效转化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携手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样板。
韩开兴副厅长代表省科技厅对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院士、专家长期以来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以及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氢能领域创新人才团队和研发优势,围绕双碳目标和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等重大需求,聚焦二氧化碳减排等重大难题,突破能源有序转化科学技术瓶颈,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碳基能源制氢发电以及绿色氢电多能融合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实验室是构建新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是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表示,省科技厅将持续加大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协调各方资源支持实验室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支持实验室承担国家、陕西省重大科技任务,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支持实验室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推动实验室培育高精尖人才队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紧跟世界格局发展大势,勇担新时期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任务,创新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在积极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依托单位的支持和实验室师生的努力下,将实验室建设成政产学研用的重要平台,持续推动绿色氢电创新和应用,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助力陕西省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开幕式后召开了2024年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红光院士主持。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吕友军教授作实验室工作报告,介绍了实验室历史沿革与目标定位、科学研究与成果水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运行管理与开放交流、未来挑战与工作设想等。青年拔尖人才苏进展教授、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郭怡副教授、青年人才王明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太阳能驱动CO2/H2O有序转化制碳氢燃料理论与方法》《高压氢气压缩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核动力系统关键设备全尺度热工水力分析技术及应用》学术报告,介绍了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有序转化制碳氢燃料、高压氢气压缩机、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分析关键技术进展。
会议审议了实验室工作报告和学术报告并深入讨论了实验室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委员和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科研成果、基础理论、原创技术、工程示范、产业布局、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认为实验室面向国家需求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延伸到应用研究和工程示范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建议实验室围绕三大核心任务,大力拓展多相流科学内涵及学科交叉融合;领导制定我国绿色氢电技术发展路线图,梳理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厘清底层科学原理,引领氢能科学技术健康快速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做到“四链融合”,突出原创性、方向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科学创新,实现颠覆性、关键性和不可替代性技术的突破,注重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凝练,形成科学高原上的科学高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引进、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实现实体化运行,为2025年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验收做好准备。
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代表实验室师生诚挚感谢委员和专家们的建议,表示实验室将做好未来全面发展规划,深入学习和落实委员会和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围绕绿色氢电全产业链做出有显示度和代表性的工作,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努力实现国家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会议期间,实验室举办了能源高端论坛。邀请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兰州大学杨勇平院士、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尧命发教授、浙江大学严建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Lionel Vayssières国家特聘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万物皆可量子—量子计算人人有责》《自主创新与产研融合》《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基于氢和氢基燃料长时储能探讨》《基于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绿氢(氨/醇)合成燃料研究与展望》《Aqueous Chemical Design & Electronic 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Advanced Nanostructures for Renewable Energy》论坛大会报告,介绍能源领域前沿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邀请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田京雷、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社明作《钢铁行业绿色氢电的战略思考与河钢实践》《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等企业家主旨报告。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赵亮教授、副主任沈少华教授分别主持论坛。
另外,实验室联合陕西省科协在会议期间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举办科普大讲堂,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青年教师师进文教授、金辉教授、孙成珍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绿色零碳,氢装上阵》《CO2的自然富集及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师法自然,能源有序转化》的科普报告。科普大讲堂通过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和蔻享直播等同时在线直播,超过110万社会大众和中小学生参与听讲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