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我国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教授1991年创立,连续四次被评为工程领域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项 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2023年重组为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郭烈锦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金红光院士。实验室定位为绿色氢电生产与应用原创性理论与变革性技术研究,聚焦太阳能、煤及碳基能源、核能多源清洁高效制氢发电,氢储输加注技术与装备,以及绿色氢电工业用能替代的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构建绿色氢电多能融合供能与应用生态,旨在建立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绿色氢电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助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国抢占绿色氢电能源战略制高点与竞争新高地构筑先发先成优势。
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及国家人才培养高地,同时也是科技部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基地、以及陕西省党外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验室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举办科普大讲堂,以传承科学家精神,弘扬西迁精神,展示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传播创新理念,展现能源前沿,激发创新活力,驱动能源变革,助力双碳战略,励志能源强国。
活动主题: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活动时间:2024年12月19日下午14:00-17:00
活动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北二楼十一层多相流国际会议室
指导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举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佛山南海区鑫锦伟华洁净能源研究院,西安科学家博物馆。
直播支持:
蔻享直播 腾讯会议
报告题目:《绿色零碳,氢装上阵》
报告人:师进文教授
报告人介绍:
师进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开发及太阳能制氢领域研究。已发表74篇第一作者/第一通讯SCI论文(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ESI热点论文),引用次数达5400余次,h因子44;入选2023年及2024年能源领域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公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报告内容介绍:
可再生能源具有时间间歇性、功率波动性、空间分散性等特点,直接发电上网能量利用效率低、发电成本高。氢作为优良能源载体,可以实现能量的稳定存储和大规模转移利用,有望解决上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难题。本报告介绍了一种“电-氢-电”新模式,通过可再生能源供电制氢,再将氢能输运到用电负荷地区用于集中式/分布式发电,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利用,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本报告将围绕绿氢技术总结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及降低碳排放的可靠途径,详细分析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及利用过程,并探讨绿氢技术在当代能源革命中的发展前景。
报告题目:《CO2的自然富集及高价值资源化利用》
报告人:金辉教授
报告人介绍:
金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获得者,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超临界水蒸煤)及所副产CO2的资源化利用。已发表100余篇一作/通讯SCI论文(19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全球热点论文),引用次数达万余次,h因子56;连续4年入选能源领域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公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24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
报告内容介绍:
学会控制用火,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甚至推动了科技及产业革命。然而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去分析,化石燃料在空气中氧化放热燃烧释放了巨量的CO2,且CO2在尾气中的浓度低,减排代价高昂,难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变革了空气中氧化放热过程为水中吸热还原过程,可实现CO2的自然富集。自然富集后的高温高压CO2,可以继续在下游的产业链中开展直接转化利用,用于制冷、储能、油气开采、土壤修复、活性炭再生等。
报告题目:《师法自然,能源有序转化》
报告人:孙成珍教授
报告人介绍:
孙成珍,1987年生,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荣获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2017年Science Bulletin期刊“最有影响力论文”、2016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习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多孔膜的多相渗透机制及其在分离技术、能源开发与转化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工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EI论文10余篇,论文被Nature等期刊SCI引用2000余次,受邀撰写Science论文亮点述评,被Sci. Adv.论文评价为“突破”。
报告内容介绍:
生命体系是一个能量转换、物质输运、信息传输等交互的复杂系统,整个生命体系高效低能耗。能源转化也是一个复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输运相互交联耦合的系统,但是目前人为构造的能源转化体系又非常低效无序。本报告首先指出学习自然生命体系进而构造高效有序的能源转化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与思路。学习生命体系中生理过程的合理组织,构建能源有序转化体系,使能量方面的不可逆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消除,能量转换与物质输运在时空尺度上、在动态变化上都有机关联、匹配和耦合互补;其次,结合基于纳米多孔膜的盐差能发电、太阳能界面水蒸发等能量转化过程,详细阐述人们是如何通过模仿生命体系来构建高效有序的能源转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