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韶关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承办的碳达峰·碳中和“丹霞论坛”在市区举行。多位相关领域顶尖院士专家,研发机构、社会组织及企业负责人汇聚韶关,共同商讨、谋划推动韶关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科协主席陈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所长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郭烈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院长周少雄,科技部计划司原司长王晓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现代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易昌良,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谢昌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张振祥,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等领导嘉宾出席论坛;市委书记王瑞军出席论坛并致辞,市长陈少荣主持,市政协主席王青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邓小杰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期间,举行了9项协议的签约仪式和碳中和产业基金启动仪式,并为碳中和丹霞智库、韶关市中发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挂牌。11位韶关市人民政府战略顾问、5位韶关市人民政府特聘战略顾问和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院长、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名誉院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在论坛中“集中亮相”,王瑞军、陈少荣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论坛还举行了院士专家报告会,干勇、谢和平、郭烈锦等多位院士及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领域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内涵和发展路径,共议韶关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和增长空间,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论坛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丹霞倡议”》,从6方面共同推进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韶关碳中和产业基金、韶关碳中和产业园、碳中和丹霞智库、碳交易平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韶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创建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韶关贡献。
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丹霞倡议”》
我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作为坛特邀嘉宾应出席加本次论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了团队“立足煤炭优势构建氢电互补能源供给体系”的技术方案。
郭烈锦院士报告
郭烈锦院士表示当前全球一次能源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消耗占84%以上,且中短期内难以大幅降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燃煤发电存在着燃料化学能势与工质热能势匹配不当、热力系统效率低;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关联不当,产物有害、污染、高碳排放等劣势。
郭院士认为,如果当下我国电力行业不能减排二氧化碳,“双碳”目标便不易实现。构建氢电互补的能源有序转化和供给体系尤为重要,而超临界水蒸煤或可担此大任。
传统的煤气化制氢是将煤炭部分氧化放热后,再与水蒸气变换重整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空气为基”,这种技术路径污染、低效。但超临界水蒸煤“以水为基”,将煤置于超临界水蒸汽环境中,通过还原反应,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之后将溶解了二氧化碳的超临界水蒸汽推动轮机做功发电,做功后气水分离自然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同时得到远高于现在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再结合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以及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循环高值化转化利用,还可以实现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并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液利用起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该技术路线已经开始规模化的工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