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首届(2021年)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交流活动在山东大学落下帷幕。西安交大8个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优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其中我实验室敬登伟教授指导的学生马奔驰的毕业论文《基于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的光伏发电协同聚光光热耦合分解水制氢研究》获得第一名,周致富副教授指导的学生邢宏杰的毕业论文《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型静热载荷仿真及加载控制研究》、以及刘茂昌教授和师进文副教授导的学生陈芷荟的毕业论文《空气集水-光催化制氢双功能材料设计及合成研究》也分别荣获全国能源动力类百篇优秀毕业论文。
本届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交流活动于2019-2020年开始筹备,2021年初正式启动,全国共有83所高校参赛。通过毕设征集、专家函评、专家会评等环节,最终确定推荐102项全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
西安交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办。20世纪90年代起,为满足我国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技术与人才的重大需求,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组织团队秉承西迁精神,在陈学俊先生“科学、工程救国”报国思想的影响下,瞄准新能源这个新兴战略学科方向,针对能源产业体系改革与新能源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承担了一批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氢能相关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并结合科研工作开展新能源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2005年,郭烈锦教授牵头承担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新能源交叉学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并于2006年在能源与动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设立新能源专业模块,开展新能源专业教改试点;截至2014年,共培养5届新能源专业模块本科毕业生。2010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11所高校之一,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首届本科生于2015年7月毕业。2011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已有70余所高校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西安交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包括最新发布的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等多个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在中国科教评价院、中国科教评价网金苹果排行榜发布的“2020-2021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中获评唯一“5星级+”,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能源动力类A+专业”。
本专业着眼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本硕博多层次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培养能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国家新能源战略性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专业制订了与社会发展需要及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有氢能实验室、太阳能实验室、风能实验室、生物质能实验室和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等5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及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与生产实习基地,成立了“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以及科技部“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本专业集优势学科,聚科技前沿,重交叉创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在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领域具备了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和研究水平。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包括杰青在内的各类国家级人才10余名,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讲座教授10余名。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集优势学科,聚前沿发展,重交叉创新,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注重能力,突出创新”的办学特色,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层次高,深受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单位、行业骨干企业的青睐,在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等行业的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人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