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凤凰网陕西】林宗虎院士:以我壮志兴中国

2019年01月25日 18:20  点击:[]

林宗虎

 

       林宗虎院士,1933年5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双聘院士。

 

       1951年林宗虎考入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做访问教授。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宗虎在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他长期在锅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领域气液两相流和传热等方面从事系统性研究,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由他单独获得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3项)和中国专利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2项。

 

       我站在办公室的东侧窗前,从11楼往下望去,一路之隔就是西安交通大学。春夏时节,我常常漫步校园,或散步或运动,特别是在早春樱花怒放的季节里,午餐之后我都会步入交大,留恋徜徉于怒放的樱花丛中。那时我就常想,在这赏花的人流中一定有许多为共和国科研事业呕心沥血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靠得是什么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沉醉于枯燥单纯的科研工作。但是,我错了,那天当我坐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先生的面前时,他笑着告诉我,做科学研究工作重在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乐趣,有了乐趣就有了激情。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工作很枯燥很乏味,但我们自己却乐在其中。我们就像一个侦探,在错综复杂的各种数据中寻找答案,那个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

 

       在访谈林宗虎先生前,我收集了大量有关他的资料,先生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5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莫斯科动力学院威加耶夫和陈学俊教授。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同教研室西迁西安。1980年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做访问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

 

林宗虎院士

 

       林宗虎院士在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由他单独获得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3项。中国专利7项。

 

       在气液两相流研究方面,林宗虎撰写并发表了《用标准圆孔板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的干度及流量》论文,从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能通用于各种压力、组分、多种两相流体的计算式,在国际上称之林氏公式。

 

       在林氏公式基础上,又率先解决了用一个元件同时测定两相流量和组分两个参数的国际难题并得到专利和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在沸腾传热研究方面,林宗虎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可用于光管和多种强化传热管,开拓了传热研究新方向。对过冷沸腾传热、稳定流动沸腾传热均有研究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这样评价林宗虎先生,说他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以及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为交大热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合影

 

       资料中,关于林院士的研究领域叙述专业性很强,有些专业术语我看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以然,什么“U型管内两相流体压力降型脉动机理”,什么“用标准圆孔板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的干度”……越看越觉得遥不可及,深不可测,与我的生活隔着千山万水。

 

       然而,在林院士宽敞的客厅里,沐浴着从明亮的窗户穿过的冬日下午的阳光,当我把我的困惑告诉林院士时,林先生笑着告诉我,其实,就是怎么最好的设计制造使用锅炉,把锅炉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林院士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我对他研究领域的陌生感打消了。锅炉不是处处都有吗?林院士看出了我的心思,解释道:不过,你认为的锅炉只是简单的锅炉,我们研究的锅炉领域更宽广,主要是能源的利用上。他继续说道,能源是国家的命脉,在我国的能源储备中煤占很大一块,相对气、油的储备量来说煤是比较丰富的,占到百分之七十。煤的使用目前最容易的就是燃烧,通过锅炉的燃烧转化成热能或电能,造福于民众。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最大化的发挥煤的利用率。如果锅炉设计科学的话,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煤量达到热能效果从而减少成本,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锅炉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我们知道,煤在燃烧的时候产生烟尘和多种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进入空气就会污染环境。雾霾和锅炉就有很大的关系,雾霾又是影响人们肺部健康的罪魁祸首。所以,锅炉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是极关重要的。既要做好锅炉使用的高效化,煤燃烧后的清洁化,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就是我这一生要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一直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科研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落在国家的发展中。兴国方式有很多种,有实业兴国,教育兴国,而我选择了科技兴国。用高科技推进国家的发展,怎么能设计出烧煤就像烧气体一样干净的锅炉就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林院士如是说道。

 

       林院士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了,他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始终定在世界的最前沿,国家的最需要上。他告诉我,他们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研究,只有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了解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地去研究,服务于实践,解决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要求自己撰写的论文都要有实效性,而不是满足于论文的发表。

 

       林院士主编的三百多万字的《实用锅炉手册》第三版,即将在2019年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这部手册大约每10年就要修订一版,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提高环保标准,他们也就要相应不断地研究解决。

 

       林院士说,当他们的科研成果能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一些贡献时,那种欣慰和快乐真的是用语言都难以表达的。

 

       我的困惑接二连三,先生平时工作那么忙,却已创作出版了23本书,两百多篇论文,一千多万字,他靠的是什么支撑着他在这条道路上奋斗不已。

 

       林院士听了我的问话之后,沉默了好一会儿,神色严峻地说道,我经历过民贫国困的时代,所以,我知道中华复兴意味着什么,我知道科技兴国意味着什么。

 

       林院士出生于1933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是战乱是逃难是饥饿,他亲历过飞机轰炸,亲历过战火销烟。他感受过亡国奴的悲惨,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文化大革命……恍惚间就如昨天。林院士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你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你就不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是多么好的时代,是多么幸福的时代,一定要珍惜。

 

       少年时,他们家才在上海落稳了脚跟,中学毕业报考大学时,林院士选择了离他家最近的上海交通大学。选择了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鬼使神差般的,从此他的一生就献给了锅炉事业。他眼看着中国的锅炉从无到有,从小做大,直到今天制造出世界顶尖的锅炉。

 

       “文革”时期,林院士不能投入科研工作又不能讲课,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不让读书,他就读英文版的《毛选》,始终没有放松对外文的学习。改革开放初,学校要选一批教师去美国深造。从没有放弃学习的他参加了选拔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做了访问教授,使他在刚刚打开国门时就接触到了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站在了这个领域的最前沿。那个时候,先生已经47岁了。先生说,严格地讲他开始工作的时间是从45岁开始的,所以,他不敢浪费时光。

 

       整个交谈的过程,林院士一次次地感慨时间的宝贵,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珍惜时间。虽然,有些时候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出命运的选择,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好自己,不放弃努力不放弃信念。他告诉我,文革期间,他既不能搞科研,又不能教书,但他知道时间不可以浪费。在阅读英文《毛选》的同时,他还学习裁缝和理发。他说不论做什么,既然做了就要做精、做细、做得最好。学习裁缝亦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会裁剪制作各种款式的衣服,他说最好做的是衬衣,最难做的是派克大衣。当时,他做的大衣外罩和兔毛里子可以分开洗,比后来的大衣还要时尚许多。

 

       在林院士这里,我充分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先生每天的生活工作非常的有规律,同时,他对自己要求即严谨又严格,天天如此。先生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天工作的完成。八十多岁时,按照组织的要求,他们这些院士要写一部自传,先生的自传完全是靠他自己完成的。已过八旬的林院士,为了保证完成出版社规定的交稿时间,每天要书写三千字,风雨无阻,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写完了四十多万字的《林宗虎自传》。

 

       林院士让我对“时商”这个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知,我们常说智商和情商。先生告诉我,时商更重要,上天给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怎么能很好的利用时间这和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林院士对一些年轻人沉迷于游戏很痛心,他说,年轻人自认为有时间可以挥霍,但是,光阴匆匆,宝贵的青春很快就过去了。打游戏有什么意思,你就是在游戏中消灭了好几个师,又有什么意义呢?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呢?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018年,林院士已经85岁了,依然神采奕奕。林院士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机械评委会评委,流体机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锅炉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评审局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院士,负责院士工作站工作,依然战斗在科研一线。他说,只要国家需要,他会一直工作下去,身体力行的继续着他年轻时的梦想,科技救国。

 

       文/萧迹

       供稿方:碑林区政府


上一条:实验室获批2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下一条:我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等4位专家入选爱思唯尔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

关闭

版权所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