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得福, 男,1962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锅炉教研室副主任、热能工程系系主任兼锅炉设计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兼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组委会成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热能动力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全国高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热能工程专业指导小组秘书[1] 。
人物经历
1983、1986、1990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9-1990赴新西兰奥克兰(Auckland)大学学习(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5 -1996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进修(高级访问学者)。
1998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家庭成员
妻子:刘艳华,西安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燃烧与环境保护、室内空气品质。主讲多门面向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课。
女儿:车畅,1992年出生,现就读于中山大学。性格活泼、身体健康。
研究兴趣编辑
多相流与传热;化石燃料燃烧及其污染控制;锅炉及换热器设计;CAD/CFD;烟气低品位热能利用及其资源化
在研项目
正在进行的项目:
矿井通风瓦斯催化燃烧系统及其热能梯级利用技术,863计划2006AA05Z244
《燃煤氮氧化物绿色回归路径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676076),主持
《气-液两相弹状流对管壁腐蚀的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372077)。(主持 ,已结题)
《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迁移机理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20698048)。(主持 ,已结题)
《煤中氮的赋存形态及其迁徙规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G1999022210)。 (主持,已结题)
《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及其减排控制研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的资助项目。(主持 ,已结题)
《 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多相介质中的腐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1020)。(联合,已结题)
企业项目:
GGH蓄热元件传热阻力特性实验确定及设计软件开发,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超临界参数锅炉热力计算、水动力计算软件开发; "W"型火焰锅炉热力计算
冷凝式天然气锅炉及其换热器开发; 小型煤气化锅炉开发; 燃油、燃气真空加热炉设计开发
学校项目:
中国西部沙尘水土迁徙的多相流动机理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重点科研培植项目(主持 ,已结题)。
《锅炉原理》英文教材、英语授课、 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本科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主持 ,已结题)。
已经完成的项目:
29MW SHF型锅炉水动力回路设计与校核计算(横向);
《煤燃烧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子站点建设项目。
420t/h锅炉校核热力计算及改进方案、减温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暖风器计算及设计、降参数运行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校核计算、锅炉制粉系统校核计算及调整试验;
燃油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研制(横向);
校跨世纪人才基金;
离心泵叶轮内气液两相三维湍流流动机理及应用研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油气两相流的管内瞬态流动特性及其数值计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三级燃烧技术的开发(原能源部);
200MW机组锅炉炉膛模化的实验研究(横向);
300MW机组锅炉炉膛出口烟气偏差的研究(横向)
引进型宽调节比燃烧器热态模型实验(横向);
采用弯头测量两相流的流量和干度(国家教委回国留学人员基金)
学术任职
《Fundament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The Open Fuels&Energy Science Journal》,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能源研究与信息》编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委
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专业学科教学委员会动力工程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热能工程学科组副组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陕西省煤转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委会委员
动力工程分委员会理事长
西安热能动力学会理事长
普华燃烧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