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飞絮,梧桐放花;含樱待放,万物清明。3月31日,于清明节前夕,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师生赴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深切缅怀追思实验室创始人、我国著名的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先生,举行清明节缅怀陈学俊袁旦庆先生夫妇扫墓献花仪式。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副主任于洋,陈学俊袁旦庆夫妇家属代表,陈学俊袁旦庆奖学金获得者代表,新入职教师代表,以及实验室师生代表等10余人参加了缅怀仪式。此次活动以“传承科学家精神,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
活动伊始,实验室主任郭烈锦院士为陈学俊袁旦庆夫妇献上花篮,并带领师生细心清除二老墓地杂草,精心擦拭二老墓碑灰尘,悉心浇灌周围苍松翠柏。实验室师生们怀着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对二老的深切怀念、无限缅怀、永远追思、和无比崇敬,墓碑上二老的面容在明媚的阳光里格外慈祥、和蔼。
之后,在郭烈锦院士和亲属带领下,大家一起深切缅怀陈学俊袁旦庆夫妇,敬献鲜花,无限追思,脱帽行礼,鞠躬致意。大家回顾了陈先生为祖国科技事业奉献的一生。陈先生是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两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陈先生矢志工程救国、工程建国、工程兴国,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先后创办了国内第一个锅炉制造专业,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超临界高压试验台,建成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造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流学科辉煌,是交通大学西迁重要带头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追思缅怀二老的音容笑貌和点滴往事,学习先生的科学精神,领略先生的家国情怀,理解先生的人生态度,思考先生的师道尊严,感受先生的大家风范,回顾先生为国家科技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伟大历程。陈先生的一生,少年立志工程救国,青年矢志不渝工程建国,壮年扎根西部工程兴国。他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息息相连,用自己的一生,为能源动力工程科学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气清景明,万物滋生;慎终追远,赓续使命。七十余年来,由陈先生一手开创的动力工程多相流科技事业已经在西北的黄土地深深扎根、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服务于国家能源科技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能源领域科技人才。
新时期围绕国家能源转型、立足行业重大任务、面向国际研究前沿、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以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进行重组建设获批“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双碳”目标和能源供给安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巨量CO2减排和足量廉价绿氢供给重大难题,突破能源有序转化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绿色氢电生产,氢能安全经济储存输运加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绿色多能融合供能系统与应用体系,在多源制氢发电、绿色氢电储输及工业应用全链条理论与技术方面发挥国际引领作用,成为构建新型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郭院士在缅怀中深情地表示,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继续践行先生开创的科学事业,谨记先生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教诲,传承弘扬先生的科学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培养一流科教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突破国家能源科技系列“卡脖子”难题,助力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七十载风雨兼程,几代人接力奋进,献身科技、报效国家,实验室将继续弘扬西迁精神,以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和“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二期滚动等为契机,开创绿色氢电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储运、利用新局面,为快速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做出更大贡献!
黄土无言,精神永驻;高山仰止,风范长存。我们将继承陈先生的遗志,传承先生科学家精神,发扬先生开创的科技事业。牢牢扎根西部大地,坚持四个面向,砥砺科技创新,培养高端人才,励志能源强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代的崭新能源科技业绩。“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求进取。……”正如陈先生所期待的“自主科技创新,自强不息服务人民;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充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